10月21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基础设施融资合作对接会”在京成功举办。

本次对接会以“‘一带一路’基建融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坦桑尼亚驻华大使Khamis Mussa Omar、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参赞Ahmed Benyahya、承包商会房秋晨会长、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周非副总干事、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国际工程与劳务处马帅处长以及来自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汇丰银行、摩洛哥非洲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近70家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和中国能建、中信建设等80余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承包商会张湘副会长主持。

在开场致辞环节,房秋晨会长表示,承包商会始终致力于打造“政银企”三方协同平台,推动各方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着力架设双向赋能的对接通道,持续推动供需两侧的精准匹配和价值共生,特别是通过机制化合作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共同催生更多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可融资性、可落地实施的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

周非副总干事谈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守护自然、保障民生、增强韧性,正成为新时代南南合作的重要命题。而绿色融资、可持续基础设施与自然信息披露,是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路径。WWF愿与各方一道,继续促进中国与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实践成果。

马帅处长表示,商务部将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助力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投融资能力的提升。

张湘副会长主持会议
在专题发言环节,坦桑尼亚驻华大使Khamis Mussa Omar介绍了本国在铁路、港口、机场、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机遇与发展规划,期待与各方加强合作,通过PPP、熊猫债等融资模式推动相关规划落地。

新开发银行高级专家王迪昀阐述了新开发银行的贷款政策、业务重点及项目遴选标准,强调了该行在支持新兴市场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安排。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项融资部副总经理杨耘云重点分享了该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服务产品与重点支持方向,并表示下一步将巩固传统优势,在推动绿色与数字化项目、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多边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丝路基金投资一部高级主管周玥结合阿联酋哈斯彦电站等案例,阐述了丝路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多元金融工具并用的投资模式,分享了其在推动绿色可持续投资方面的实践。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专项融资部副总经理赵富军介绍了工行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项目融资、跨境人民币和资源支持融资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其“在岸支持、跨境联动、离岸深耕”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能力。汇丰银行基础设施融资部总监赵虹分享了该行在国际项目融资、出口信贷及可持续贷款方面的专业优势,并介绍了其在坦桑尼亚铁路等项目中的融资案例。中信建设投融资部总经理黄骞围绕“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全链条盈利模式”,探讨了如何通过收入来源创造、专业运营和资源整合构建经济可行的项目投融资结构。中能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金融财务部融资总监陈岱则以乌兹别克斯坦光伏项目为例,分享了无追索项目融资经验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新能源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在推介发言环节,摩洛哥非洲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安明(Amine Lahmamsi)介绍了该行如何依托其遍布非洲的业务网络,为中企提供信用证贴现、风险转移及保函转开等一站式跨境金融解决方案,以有效应对对非贸易中的外汇管制与融资难题。宁波银行北京分行行长陈辰重点分享了该行通过NRA/FT跨境贷款、全币种跨境资金池及“鲲鹏司库”系统,为企业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实现全球资金高效配置的实践经验。民生银行战略客户部高级客户总监王秀新展示了该行“跨境通”设备融资租赁模式的创新优势,并分享了在几内亚水电站、刚果(布)钾盐矿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中的成功案例。

在交流对接环节,与会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展开一对一的业务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下一步,承包商会将持续搭建形式多样的银企合作对接平台,分享基础设施融资创新模式和实践经验,为有效破解融资瓶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助力。

第三届国际基础设施融资合作对接会
参会金融及服务机构名单

来源: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